【導讀】白茶市場的興起已經勢不可擋,但白茶市場也更需要走向更加規范與理性,尤其如何更好的讓白茶市場健康持續的發展,這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話題。
近幾年,白茶以其獨有的茶文化、健康理念、消費方式,正走進千家萬戶。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喝白茶的人越來越多了,各地茶博會上的白茶參展企業增長迅速,一些企業、資本持續發力白茶,白茶行業表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從默默無聞到火爆大江南北,白茶只用了短短十來年時間,但從近二十年整個茶行業的發展來看,幾大茶類都經歷過各自的發展瓶頸,同時,也是在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相對來說,業內不少資深人士認為,目前的白茶尚處于價格低位,整個白茶的產量少,但市場需求空間正在被迅速打開。
白茶市場的興起已經勢不可擋,但此刻,引導白茶市場走向更加規范與理性發展變得更為重要,如何持續激發白茶市場的活力?應該從哪些方面重點布局?本文將與大家一同分析與探討。
從源頭把控品質
對于茶產品來說,對茶葉源頭的控制則是一杯好茶的基礎。近幾年,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溯源越來越重視,各大實力品牌開始在原生態茶園、有機茶園的建設上狠下功夫。
我們曾走訪福建白茶源頭,看到了一些白茶企業早已在茶園基地上長遠布局,綠雪芽、品品香、廣福心道等茶企的高標準有機茶園,都是在向消費者展現福鼎茶園的青山綠水面貌,也讓福鼎白茶以更加自然、健康、品位的身姿來擁抱白茶愛好者。
眾所周知,品質才是打開市場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深耕源頭、確保從源頭上實現自然、健康、高品質的茶葉質量,本身就是迎合了消費升級下的市場需求。
其實,這些白茶企業的有機茶園、生態茶園,是白茶企業不斷追求高品質的階段性成果,也帶動了福鼎茶園的生態建設。他們在源頭上不斷構筑自己的優勢,以此來不斷強化在消費者心中的“品質”口碑,這勢必會增強白茶在市場上的持續競爭力,并贏得更大的增量市場。
品牌化經營需要快馬加鞭
經過十余年的努力,白茶才迎來了如今持續升溫的市場發展局面,在一些重要茶博會以及世博會等重大盛會的舞臺上,我們都能看到福鼎白茶的亮麗身影。“福鼎白茶”這一公用品牌價值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去年,福鼎白茶品牌價值榮登“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榜單,并且其品牌價值已從去年的38.26億元上升至44.96億元。
在去年發布的“2019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評估”榜單中,前100名中,白茶品牌企業寥寥無幾。
作為白茶產業上的主力軍,茶企的實力雖然整體上升,但弱小品牌仍占多數,茶企的“品牌化經營”短板依然清晰可見。這與福鼎白茶公共品牌的強大顯得格格不入,茶企的品牌化確實也需要快馬加鞭了。
眼下,我國白茶的發展已進入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時代,但當前,茶企品牌化則是持續激活白茶市場的良方。這個行業需要更多有口碑、有實力的白茶品牌來引導消費需求,讓更多消費升級的成果留在白茶市場上。
“福鼎白茶這兩年在上海這邊的市場接受度還不錯,但前來咨詢的客戶,也越來越注重產品的品牌了,所以,我們也會偏向于選擇有知名度的品牌茶企合作,共同去開拓當地市場。”一位來自上海的茶商表示,之前一直經營紅茶為主,現在已和福鼎當地一家知名品牌茶企達成了合作。
也許,隨著市場的變化,2020年白茶行業的重心或將從規模化布局和運營,轉變到依靠品牌效應來實現產業增值。
可以預見,茶企想要在白茶市場打開更大的局面,接下來必會將經營重心向品牌塑造、品牌內涵的打造上轉移,在茶企的形象、產品的包裝、品牌的定位等地方下足了功夫,打造值得消費者信賴的品牌形象,來不斷提高品牌在市場上的拉力作用。
加大產品創新力度
白茶雖然才是這幾年才大紅大紫,但給興茶君最明顯的感受是,一些白茶企業在產品設計與創新上也是敢想敢干。
目前大部分有一定渠道基礎的白茶企業,紛紛推出小包裝便攜式產品,包括小白茶餅、小罐茶、袋泡茶等,豐富了白茶產品的多樣性。有些白茶企業還打出了女人茶、男人茶的產品理念,更有甚者,有企業還按消費者年齡推出了“70”“80”“90”這樣的系列產品。
盡管不可否認消費者有更多的資金用于購買高檔的茶產品,但實際上“買貴的”還不是消費升級的主旋律。有業內人士表示,新消費升級時代,消費者的“買單”更多元化,更注重品質、產品的個性化以及獲得與產品的情感共鳴,白茶企業在產品上的不斷嘗試與創新,就是在不斷匹配年輕人對茶的消費特性。
不可否認,白茶在國內市場還算一個“年輕人”,也正因如此,很多企業在產品創新上不會有太多的包袱,一些圍繞白茶深加工的產品,像飲料、速溶茶、白茶面膜等,也出現在一些白茶企業的產品規劃里。
當然,隨著更多時尚健康的產品逐漸走入大家的視野中,打造不同的消費場景,人們對于白茶茶產品的認知與理解程度不斷加深,這非常有利于白茶開拓增量市場。
2020年的白茶市場,依然會煥發出新的活力,我們也期待白茶企業從多個方面進一步細分市場,不斷強化品牌營銷能力,提高產品創新能力,來迎接消費者越來越個性化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