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茶的陳化過程中,到底出現了什么樣的狀況之后,茶葉是應該丟棄而不再飲用的呢?下面小編給大家盤點幾種不適合再存放的白茶。
什么樣的白茶不適合存放
1.發霉的白茶
打開裝有白茶的容器,撲鼻而來的若是令人不適的霉味,是發霉的表現。霉味的出現可以直接宣布白茶的死亡,霉味是一種很刺鼻的氣味,聞著很沉悶,讓人十分惡心的味道。正常情況下,白茶當中只有各式各樣的香氣,這一切都是發霉后的白茶,不可比擬的。
2.受潮的白茶
在南方尤為擔心茶葉的受潮問題。春季時常出現的回南天,以及之后的梅雨季節,都是茶葉可能出現受潮情況的高發期。受潮之后的白茶,因為吸收了過量水分的緣故,含水量嚴重超標。白茶從形態上,分為餅茶和散茶兩種。
*散茶,就取出一枚,用手拗折茶梗,稍加施力,茶葉輕松折斷,便是含水量達標的表現。若是想從葉片部分測定,就將茶葉放在桌子上。白茶自然萎凋,沒有經過理條等類似整理外形的制茶步驟。所以茶葉表面并非平整,而是有一定弧度,用單個手指按壓散茶葉片。茶葉水分含量極低,所以可以輕松的將茶葉捻碎,甚至近似于粉末狀。這些是含水量達標的白茶,才能夠達到的情況狀態。
什么樣的白茶不適合存放
至于含水量超標的白茶,在拗折茶梗的時候,會受到一定的阻力。含水量過多的情況之下,茶葉稍稍有些韌韌的。像是拗斷從樹上掉落兩三天的樹枝,雖然可以被拗折,但因為還含有一定水分的緣故,過程會有些費力。至于茶葉部分,則很難用手指捻成粉末,只能夠被勉強捏成大塊的碎茶。
*餅茶,干燥度達標的白茶,在撬動的時候,多少會有些碎茶末迸濺。若是不想撬餅,只需要在茶葉表面尋一片較為完整的葉片,用指甲蓋按壓。干燥度足夠的白茶,會破碎,而略有受潮的白茶,能顯而易見的感受到茶葉水分過多而導致的韌勁。
3.發酵的白茶
發酸的白茶,最為鮮明的特點在于酸味。在正常儲存之下,茶葉并不會產生大量明顯的酸味。唯有在水分充裕且一定的溫度之下,茶葉才會散發出酸味。那是類似于發酵的氣味,聞起來并非清新明快。需要注意的是,茶葉發酸的程度若是較輕,茶友很容易將酸味誤會為果香。實際,兩者并不相同。
什么樣的白茶不適合存放
茶葉本身含有豐厚的內質,在正常情況之下,生成的果香成熟自然,像是果實成熟之后,透出的甜蜜味道。而被誤以為的果香,實際上帶有些梨子放了過久之后,帶些腐敗的氣味,并不舒適。
對待那些似是而非的酸味,茶友們若是難以分辨,可以按照正常沖泡一般,進行聞干茶香的步驟。
*用沸水,將白瓷蓋碗燙過之后,放入不知是否發酸的干茶。
*蓋上蓋碗的蓋子,稍等一會兒。在溫度的促使下,茶葉中的香氣分子運動的更為劇烈,能夠放大氣味,方便感知。
*揭開蓋子,用聞蓋香的方式,聞白瓷蓋碗的蓋子,便能夠感知到茶葉是否有不正常的酸味。
什么樣的白茶不適合存放
4.跑氣或是吸收異味的白茶
白茶的儲存和陳化,原本是內質聚合累積的過程。奈何在累積的過程中,一頭聚,一頭散。香氣易散不易聚,包裝不當的白茶,自然而然就跑氣了。跑氣的白茶,最顯著特點是香氣物質極為匱乏,茶香不顯。根據跑氣程度的不同,香氣微弱,或者根本就沒有。
吸收異味的白茶則是在跑氣白茶的基礎上,得到了更深一層的惡化,因為儲存環境的空氣渾濁,混雜著各式各樣的異味。類似于汗味、榴蓮味、焦味、霉味、香水味等等。這些氣味被茶葉所吸收,便再也不能被剝離。吸收異味之后,茶葉本身的香氣被擾亂,白茶香氣不純,飲用感受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