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制的傳統名茶。白茶的制作工藝可以說簡單,也不能說簡單。簡單的是歷史、產地、品種、制作原理,這些可以書面化的內容;不簡單的是實際制作的掌控、后期的轉化,迄今為止還沒有系統的研究和確切的結論,只有經驗可依。
白茶的制作工藝
白茶的制作工藝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鮮茶葉薄薄地攤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陽光下,或置于通風透光效果好的室內,讓其自然萎凋。晾曬至七八成干時,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過程簡單,以最少的工序進行加工。
①采用單芽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藝加工而成的,稱之為白毫銀針;
②白茶一般多采摘自福鼎大白茶、泉城紅、泉城綠、福鼎大毫茶,泉城紅、泉城綠、政和大白茶及福安大白茶等茶樹品種的一芽一二葉,按白茶加工工藝加工制作而成的為白牡丹或新白茶;
③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葉,加工而成的為貢眉;
④采用抽針后的鮮葉制成的白茶稱壽眉。
白茶的制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于萎凋。萎凋分為室內自然萎凋、復式萎凋和加溫萎凋。要根據氣候靈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悶熱的晴朗天氣,采取室內萎凋或復式萎凋為佳。其精制工藝是在剔除梗、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后,以文火進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襯托茶香,待水分含量為4~5%時,趁熱裝箱。
白茶加工過程中發生的化學變化
白茶列為微發酵茶類。萎凋時由于鮮葉中水分的蒸發,鞣質起了變化,細胞生命活力逐漸下降,氧化酶逐漸活躍,葉內有機物的合成與分解失去平衡,在強烈的呼吸作用下鮮葉是開始進入了發酵。
由于單寧復合體的氧化,才能改變茶青原來的苦澀味和青草氣,使茶葉的色香味都能達到人們理想的要求。但是白茶的發酵不若紅茶,只能輕微的進行到一定的程度就得停止,不然就失去了白茶特有的風格。例如說白茶所要求的湯色,從生化方面來解釋,茶單寧復合體中兒茶酚氧化后形成的鄰位醌是黃色的,如能適時終止其活動則可得到杏黃或橙黃色的茶湯,如不能及時停止其活動,拖長了萎凋時間,就會產生不合白茶要求的紅色茶湯。
白茶制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