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黑茶存放的南北差異,一直是廣大黑茶愛好者茶桌上津津樂道的故事。故事中有驚喜,更有失落;故事中有興奮,更有尷尬。
故事之余,也不乏善思者總結經(jīng)驗,分享體會。但這些經(jīng)驗總是很粗獷,缺乏原則;這些體會總是很模糊,缺乏細節(jié)。歸集起來,這些經(jīng)驗體會的結論大體是:北方地區(qū)干燥寒冷期長,茶葉滋味變化慢,但香氣高;中部地區(qū)潮熱有寒冷期,茶葉滋味變化較快,但香氣不如北方地區(qū);南部地區(qū)潮熱且基本無寒冷期,茶葉滋味變化更快,但香氣似乎欠純。
(資料圖片)
其實,我很理解這些些許含糊的經(jīng)驗體會。畢竟,不同于有著清晰的科學理論支撐和凈化設備的專業(yè)倉儲,這些源自民間的經(jīng)驗體會往往只是個別用心的茶人們,基于自己有限存儲條件下的行為結果。它們雖然不夠嚴謹清晰,但方向基本正確;它們可以粗獷模糊,但不乏溫暖情結。正是得益于這些民間經(jīng)驗的行為結果,才有了筆者下面的文字探討和邏輯思路。
筆者以為,要想真正了解黑茶存儲的最佳環(huán)境因素,明白黑茶后熟化的機理很關鍵。這里不妨引用一下我在《安化黑茶的淳化機理》一文中的結論:除了安化黑茶的兩次發(fā)酵工藝引發(fā)的微生物變化效應和色香味化學物質變化效應,奠定了安化黑茶后淳化的物質基礎外,黑茶的成品工藝要求其內(nèi)在的含水量為12%-15%,高于其他品類的茶品,其目的是保證干燥后的成品濕度維持在8%-11%左右,為微生物的后續(xù)活躍性提供有利條件。
由此我們知道,在對于一款出廠合格的黑茶產(chǎn)品,確保其“微生物種群的持續(xù)參與”是黑茶存儲的關鍵。因為只有這樣黑茶茶品才具備后發(fā)酵作用的能力并持續(xù)進行著轉化,而且其轉化結果不但使得茶湯的口感更加醇和幽長,安靜執(zhí)著,而且茶湯的營養(yǎng)物質更容易為人吸收。
眾所周知,微生物世界中最為多姿多彩的是霉菌類,人們最早認識和利用的微生物也是霉菌。我國古代用于制醬的毛霉、釀酒的根霉,都是霉菌。黑茶熟化過程的微生物也以霉菌為主,有黑曲霉、青霉屬、根霉屬、酵母菌、灰綠曲等。所以維持黑茶微生物活動的活躍性,其實就是維持茶葉中霉菌的活躍性。影響霉菌活躍性的幾大要素有“濕度”、“溫度”、“光照”、“厭氧”。
濕度,算得上是南北氣候差異最顯著的因素了。茶葉存在著很多親水性的成分,如糖類、多酚類、蛋白質、果膠質等。同時茶葉又是多孔性的組織結構,這就決定了茶葉具有很強的吸濕性。所以存儲過程中為了防止茶葉水分的過高或過低,必須控制倉庫的相對濕度。據(jù)有關單位測驗表明,茶葉的平衡水分與相對濕度呈正比關系。相對濕度在40%時,茶葉的平衡水分為6.3%;相對濕度在60%時,茶葉的平衡水分為8.3%;相對濕度在70%時,茶葉的平衡水分為9.6%;相對濕度在80%時,茶葉的平衡水分為12%;相對濕度在90%時,茶葉的平衡水分為17%。
從上述的變化數(shù)據(jù)可以知道,黑茶儲存的相對濕度應當控制在60%~80%以內(nèi)。具體最佳濕度跟茶葉的不同原料等級以及成品壓制工藝有關。原料等級越高、壓制程度越松則相應的環(huán)境濕度要求越低,反之,濕度可以稍高一點。但如果濕度過低,如北方地區(qū)的相對濕度往往常年低于40%,茶葉中的平衡水分不足6%,則茶葉中的微生物活躍性會大大減弱,茶葉變化進程自然趨緩,所以茶葉雖然保香好,但口感澀重;反之,如果一如南方90%以上的相對濕度,平衡水分高達17%以上,則茶葉容易霉變,產(chǎn)生其它不良異菌,輕則影響茶葉口感,重則直接茶葉報廢。
溫度因素,南北的差異也不小,尤其是在冬春之際尤甚。在霉菌的種群繁衍中,溫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溫度低于10度時,如北方寒冷的冬春季,霉菌的活躍性變差,甚至處于休眠狀態(tài),僅能進行繁殖,物化動能作用消失。而溫度過高時,如南方濕熱的夏秋季密閉倉庫,大部分霉菌又會被高溫殺滅,起不了對茶葉內(nèi)含物的發(fā)酵轉化效果,合成的新香氣成分少,茶葉風味反而變差,時間長了甚至會形成令人不愉快的成分。霉菌的活躍程度對于茶品風格的影響需要適合的溫度環(huán)境,一般25-30度左右為佳。將黑茶聚攏存放也有利于茶堆內(nèi)部小環(huán)境溫度的保持,給霉菌的活動提供適度的溫度條件。
光照因素,南北之間沒有差異。可以說,幾乎所有的茶葉存儲均需“陰涼忌日曬”。因為日曬會使茶品急速氧化,產(chǎn)生一些不愉快的化學成分,如日曬味,長時間無法消除。
厭氧因素,南北之間也差異不大。與自然界其它生物一樣,霉菌在生存過程中除了穩(wěn)定的能量供給外,也需要呼吸氧氣。但也有些霉菌例外,如發(fā)酵茶類中肩負著物質轉化關鍵作用的厭氧型霉菌種群,氧氣對它們而言是致命的。所以黑茶類茶葉的存儲應盡可能地抱團緊壓,除定期倉庫換氣,平時應減少空氣流動,順應著這些有用菌群的喜歡去保藏,為它們提供好了適合的生存環(huán)境,茶品自然也就向著有利的方向進行著轉化。
相信讀到這里的你,一定開始明白黑茶存儲“南水北香”的原由了。南方因為高溫高濕,存儲的茶香低澀弱,變化快;北方因為寒冷干燥,存儲的茶香高澀強,變化慢。南北氣候的差異性,使得黑茶后期轉化的主導因素-微生物活動的活躍性也存在著差異。
我們既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么,只要肯用心,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為自己中意的好茶營造一個合適的小環(huán)境,使其具有更佳的轉化空間,更好的收藏價值,也就不是件多么困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