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起源于唐朝,古籍中的“渠江薄片”是安化黑茶最早的記錄,
(資料圖)
隨后盛于宋明清時期,民國后因為戰亂而逐漸衰退,2005年后方才逐漸再次繁華。
識茶漫談|漫步黑茶
湖南茶葉生產歷史十分悠久。據唐·楊燁《膳夫經手錄》記載,唐朝時,安化所產渠江薄片,已遠銷湖北江陵、襄陽一帶。
五代毛文錫的《茶譜》記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說“譚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這證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產,在當地有些名氣,而這種茶色澤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澤,說明當時就有黑茶生產。
2009年,安化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地。
湖南黑茶原產于安化,最早產于資江邊上的苞芷園,后轉至資江沿岸的雅雀坪、黃沙坪、酉州、江南、小淹等地,現在產區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益陽和臨湘等地。此地素有加工煙熏茶的習慣,茶葉通過高溫火焙,色澤變得黑褐油潤,故稱“黑茶”。沿絲綢之路由湖南出漢水入陜西銷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蒙古及中亞細亞、西伯利亞。
明嘉靖年間,資江下游出現了商埠重鎮東坪和黃沙坪,它們與喬口和黃沙坪對岸的酉州一起,以茶葉為發端,成為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點。
清代,安化茶葉名馳天下,茶葉產業盛況空前。集黑茶生產工藝之大成而問世的“千兩茶”,被近代人譽為“世界茶王”?,F今故宮僅存的一支“千兩茶”已成為無價之寶。
在邊疆地區流傳著“喝酒要喝伊利特,喝茶要喝益陽茶”之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茶葉保健功能的逐步認識,黑茶必將成為人們首選的健康飲品。
“喝安化千兩茶,添人間百歲壽”“多喝茯磚茶、健康千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