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歷史淵源
臨海產茶,地理優越,歷史悠久。《唐書·地理》稱:公元940-945年,現寧德市蕉城區已是“蠟面”貢茶的產地。據南宋嘉泰名士張按記載,“于今西鄉,其地山坡泊附近居民曠地遍植茶樹,高岡之上多培修竹,計茶所收有夏春二季,年獲息不讓桑麻?!笨梢?,800多年前,茶葉就成為臨海百姓的一種主要經濟作物。那時臨海產團茶、餅茶,還制乳茶、龍團茶。元明生產的茶葉,供作禮品和祭祀品。
清后期由于三都海上交通發達,臨海茶區采制的大量綠茶和以臨海蟠毫為原料窨制的茉莉花茶輸出國內外,供不應求。從此“臨海蟠毫”蜚聲海內外。臨海蟠毫為福建烘青綠茶中的極品名茶,原產于西鄉臨海岡下章后的中臨海、鐵坪坑和際頭的梨坪村。主產地是從無坪山的“中心葫”延伸,東接章后,西連際頭,南達留田,北至芹嶼,分布在里、中、外臨海,方圓約10千米,近百個村落。
據載,遠在唐代,中臨海一帶已有栽茶。所產茶葉的品種、花色,幾經變革,遂形成現今的“臨海蟠毫”。1781年前后,臨?!把坎琛痹涣袨樨暺?。歷史上臨海蟠毫的花色品名繁多。按采制季節分為雷鳴、明前、清明、谷雨等;按形狀分為雀舌、鳳眉、鳳眼、珍眉、秀目、蛾眉等;按標號分為巖茶、天上丁、一生春、七杯茶、七碗茶等。其中以雷鳴、雀舌、珍眉、巖茶最為名貴。
保健作用
臨海蟠毫在所有茶類中居首位,這是國內及國際醫學專家研究的一致結果。茶的神奇妙用來自其所含的茶多酚。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促癌物質,殺傷癌細胞和抑制癌細胞生長。
在國際市場上,一克茶多酚的價值相當于一克黃金,而在各種茶類中,綠茶的茶多酚含量為最高。除茶多酚之外,茶葉中還有較多的維生素C、維生素E、微量元素等,而這些元素是人體最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