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
7月25日發布《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三省表現突出,分別占 23 席、16 席和 13 席。
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名單。
(資料圖)
《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全媒體記者注意到,在今年的百強縣中,有32個縣、市都有自己的本土茶品牌。今天,《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全媒體就為大家介紹品牌知名度最高的10個產茶縣。
江蘇省張家港市
鳳凰山茶
張家港市鳳凰山茶場總面積累計280畝,生產的茶葉有碧螺春、白茶、碧芽、毫峰、翠綠,普通綠茶。近幾年又陸續引進白茶、烏牛早、平陽特早、龍井43、福丁大白茶、迎霜、龍井長葉無性系良種茶苗20多萬株, 2002年被列入張家港市科技示范基地。
茶場生產的茶葉產量高、質量好、適制性強、成品茶內質優良、香氣清高持久、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醇四甘、葉底勻整成朵、外形扁平、色澤翠綠,似鳳凰羽毛。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深受消費者認可和青睞。
江蘇省宜興市
宜興紅
宜興古稱“陽羨”,江南秀美之地,人文底蘊深厚,產茶歷史悠久,在唐代就盛產“陽羨貢茶”,自清代光緒年間就有紅茶生產記載,享有“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的盛譽。
湖?陽羨貢茶院。
宜興現有茶園7.5萬畝,年產名優紅茶500多噸,總產值超5億元,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均居江蘇省前列,是名副其實的“茶的綠洲”。
陽羨茶。
2008年,宜興開始打造陽羨茶公用品牌,如今,宜興市精心培育出了陽羨雪芽、善卷春月、荊溪云片等品牌茶葉。
宜興紅。
2016年,宜興打造“宜興紅”區域公用品牌。“宜興紅”茶以“外形緊秀顯毫、香氣甜香持久、湯色橙紅明亮、滋味鮮醇甘甜、葉底嫩勻紅亮”為品質特征。
湖南省長沙縣
長沙綠茶
被譽為“三湘第一縣”的長沙縣,早在西漢時期已開始茶葉生產,歷史上曾是著名的茶葉之鄉。
2021年,長沙縣茶園面積擴至約10.6萬畝,茶及相關產業綜合產值達45億元,占長沙綠茶主產區總產值的58%。
以百里茶廊為核心的茶葉主產區分布在縣內春華鎮、路口鎮、高橋鎮、金井鎮、開慧鎮、福臨鎮、北山鎮7個鄉鎮。
長沙市茶業協會會長周長樹(左)
在湖南金井有機茶園基地指導茶農采摘春茶。黃德開 攝
特別是金井鎮,目前全鎮茶園面積穩定在3萬畝以上,從事茶葉種植、生產、銷售的從業人員多達6萬人次,鎮內“湘豐集團、金井茶業”兩家大型茶企綜合產值16億元,金井鎮也因此一躍成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強鎮。
浙江省諸暨市
西施石筧
“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地貌格局,創造了諸暨市得天獨厚的茶葉生長環境,產區主要集中在東白湖、趙家、東和、陳宅、楓橋、馬劍等鎮街,有群體種、龍井43、中茶108、浙農117等主要品種。
諸暨現有茶園面積10.3萬畝,年產茶3000噸以上,總產值超4.5億元,其中名優茶產值占97%。
西施石筧。
西施石筧是諸暨公共茶葉品牌,坐擁“西施”經典IP和石筧茶千年的歷史傳承。西施石筧成名于宋代,后來成為貢茶。其成品茶的特點是外形挺秀,翠綠顯毫。
2022年以來,諸暨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用于西施石筧茶葉公共品牌建設,目前全市共有23家茶葉企業成為西施石筧商標準用企業。
浙江省 余姚市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自古以來就有產茶的記載,早在唐朝時,陸羽著的《茶經》當中就有記載余姚瀑布仙茗的記錄。
我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遺存。
追溯到6000多年前,在余姚的田螺山遺址中,發現了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我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遺存,一下子把中國種植茶樹的歷史由距今約3000年,又提早了3000多年。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瀑布仙茗,又稱瀑布茶,產于余姚市四明山,傳統為針形綠茶;依托余姚特有的茶樹品種特色,與時俱進地開創了“綠、黃、白”三色系列綠茶。2010年,農業部批準對“余姚瀑布仙茗”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湖南省寧鄉縣
溈山毛尖
溈山鄉萬畝茶園。
寧鄉縣溈山鄉產茶歷史悠久,自唐代就奉為貢茶,清同治年間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溈山毛尖茶。
溈山毛尖,屬黃茶類的黃小茶,產于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溈山鄉、黃材鎮龍泉村和蒿溪村、巷子口鎮獅沖村和黃鶴村、青羊湖林場等區域。
以當地茶樹品種為原料,采摘一芽一葉初展的鮮嫩芽葉,按照“攤青、殺青、悶黃、揉捻、烘干、熏煙(以新鮮楓球或黃藤暗火慢熏)”等工序制作而成。
江蘇省溧陽市
天目湖白茶
天目湖白茶屬于綠茶類,產于江蘇省溧陽市。溧陽市位于長三角蘇、浙、皖三省交界處,天目湖白茶產自境內的天目山余脈、茅山丘陵的山間和緩坡崗地。產區屬于中亞熱帶北緣過渡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非常有利于天目湖白茶產業的發展。
天目湖白茶。
天目湖白茶以白化茶樹品種‘白葉1號’為主要原料,加工工藝包括攤放、殺青、理條和干燥等。天目湖白茶外形細秀略扁,色澤綠潤,透顯金黃。內質香氣栗香馥郁,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醇爽口,葉底玉白、莖脈翠綠。
浙江省長興縣
顧渚紫筍
紫筍茶,產于長興縣顧渚山,又名顧渚紫筍,是創制于唐代的歷史名茶。其名由《茶經》中“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的論述得來,無論是形狀,還是顏色,乃“上品中的上品”。茶圣陸羽稱為“芳香甘冽,冠于他境”。紫筍茶從公元770年開始,一直到公元1646年之后,被列為貢品近千年,由此被譽為“中國歷史上跨越貢品時代最久的茶”。
顧渚紫筍茶。
長興現有紫筍茶茶園面積3.7萬畝,茶葉農戶約9000余戶,其中5畝以上茶葉主體(農戶)3620戶、12.63萬畝。如今,已培育縣級以上茶葉龍頭企業33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2022年長興紫筍茶名優茶產量2938噸,名優茶產值15.3億元。在2022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價中“長興紫筍茶”品牌價值19.78億元。綠茶制作技藝(紫筍茶制作技藝)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浙江省臨海市
羊巖勾青
羊巖勾青茶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由臨海市羊巖茶場科技人員采自福鼎大白茶、迎霜等良種茶樹的幼嫩芽葉,應用現代科學制茶的理論,經特殊工藝精心創制而成。
羊巖勾青。
羊巖勾青自問世以來,深受茶友們的好評。“‘羊巖勾青’滋味醇爽,口感特佳,耐沖泡,且無需特殊設施,儲藏18個月后,品質依然如新,獨具羊巖山名茶的特有品質。”
福建省安溪縣
安溪鐵觀音
安溪縣,古稱清溪,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廈、漳、泉閩南金三角西北部,隸屬泉州市。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幾焙茗旗香。”安溪已有上千年的產茶歷史,勤勞勇敢、聰明睿智的安溪勞動人民在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品種特性的基礎上,不僅創造了烏龍茶加工技術,還培育出品質優異的世界名茶——鐵觀音,創造了獨具魅力的安溪茶文化。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名揚四海,香溢五洲,已成為中國茶葉第一品牌,也成為福建省一張亮麗名片。安溪縣以茶業聞名全中國,被稱為“中國茶都”。
“中國名茶品牌傳播力指數”。
5月10日,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新華社上海分社、中國搜索等聯合發布《中國名茶品牌傳播力指數報告》。安溪鐵觀音位列“中國名茶品牌傳播力指數”第一位。
出品: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全媒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